《满州饧杨氏家谱》记载:“杨景继承祖训,隐传天理教为将,相互授受,交流拳法,各习其所长……嘉庆二十五年(1820年)杨景始传十三形,此后子(儿子)进功(杨进功)称“杨氏十三形”。(图1-2-3)
保定市地方志办公室撰编,《蠡县志•蠡县人物》记载:“蠡县戳脚名家刘观澜,出身武术世家,清道光八年(1828年)与其兄攀贵、其弟俊杰、张村高擎天、前刘市魏老方等人,跟随武术大师冯克善、杨景、唐有义学习戳脚(文武十八趟,内含八十一腿)、太极十三形、地躺拳,成为武术名家……”
河北省武术协会科研委员会审定,河北人民出版社出版(1983年8月第1版),刘景山演述的河北武术丛书《戳脚》记载:“1820年后赵老灿传戳脚,杨景传太极十三形,唐有义传地行拳(地躺拳)。
《石家庄市武术简史》记载:“象形太极(太极十三形),是清末农民起义天理教将领杨景所传,创以何年不太详。”1985年中华全国体育总会河北省分会发文,关于组织武术《拳械录》《技术录》的相关通知,保定的《短拳》、《戳脚枪》、《太极十三形拳》、《八闪翻》入选。
全国体育院校教材委员会审定,人民体育出版社出版,2005年1月第3次印刷的《体育院校通用教材——中国武术教程》(上册)第302页记载,关于戳脚的渊源可追溯到成书于元末明初时的《水浒传》,其中有武松使用“玉环步鸳鸯脚”醉打蒋门神之说。近可考证到清嘉庆末年,1813年冀鲁豫一带爆发天理教农民起义,作为农民起义领袖之一的冯克善及其部将杨景、唐有义起义失败后被捕,后越狱匿于河北饶阳一带,传拳授艺达二十余年,冯克善化名赵灿章,门人尊称赵老灿,在传拳过程中以原来的八趟金刚架、八趟金刚捶、六合根等套路为基础,创编出后人誉为“北腿之杰”的戳脚,并逐渐完善为文九、武九共十八趟基本套路,以及甲子捶、三拦手、小力士拳和燕青拳等器械套路。